芬奇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如皋: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 奋力挺进县域二十强

2021-12-31/ 芬奇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12月23日,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鸣钟上市,至此如皋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家。12月24日,思源电气
猫途鹰

  12月23日,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鸣钟上市,至此如皋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家。

  12月24日,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全效功率电池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34亿元。

  时值岁末,如皋跑赢新赛程不甘落后,奋进不止。全市上下你追我赶,聚焦南通市委赋予的“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目标定位,奋力实现“挺进县域二十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彰显如皋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1至11月,如皋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高于南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新增新开业规模工业企业65家,位居南通市第一;荣登2021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1名;新增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8家,南通第一、全省前列;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8%以上,12大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新增就业人数2.7万人。

  抓项目、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如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打造600亿级新材料、500亿级汽车及零部件、400亿级电子信息、300亿级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200亿级新型电力装备、100亿级生命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11月20日,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水池技改项目正式投产。作为一家外贸出口企业,荣威娱乐连续三年投资10亿元项目,连续8年技改投入5000万元,在面对疫情时,海外订单量却不降反增,1至11月,企业应税销售额更是达到62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67%。公司总经理王海青说:“做大产业首先做好项目,我们公司通过不断升级赢得了市场。”

  今年6月,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亿元的风电大球扩产改造项目正式投产,新增月产1200吨高端大型滚动体生产能力。今年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钢球等新品带动下,企业销售、利润同比增长120%。

  今年以来,如皋已累计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17个10亿元以上重特大工业项目新开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325个。

  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如皋不断涌现。先进制造业“高端”的身影频频出现——总投资100亿元的日达精密智造项目5G数采智能制造系统成功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优秀案例,投产不到一年便实现利税3.5亿元;一个多月前,代表了我国超精密测量加工领域的顶尖技术水平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质项目——霖鼎光学项目签约落户如皋工业园区,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光学科技企业。

  2021年,如皋累计认定新开业规模工业企业62家、全市第一。同时,支持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面达80%;嘉好热熔胶、如高高压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8家、全市第一;超达装备、星球石墨、森松国际成功上市,上市企业累计达9家(含森松国际)、全市第一。

  抓主体、优生态,科技创新加速起势

  年末,一则喜讯从省科技厅传来:如皋成功获批首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全省仅10家。

  今年以来,如皋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统筹抓好平台建设、主体培育和生态打造,打出了实实在在的硬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规格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创新如皋”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干货满满的“科技二十三条”“人才二十二条”,一时间科技创新的浪潮在雉水大地纵情涌动。

  截至目前,如皋在手培育科创类项目39个,28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评审阶段,4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获公示;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均居全市前列。1至11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71%。在一年一度的科技人才洽谈会上,45个项目在如皋成功落地,投资总额高达562亿元。

  作为南通沿江科创带的重要支点,当前,如皋正加速推进龙游河科创走廊建设,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圈:中小科创企业向磨头镇集聚,高铁科创产业基地落户吴窑镇,高新区崛起现代化科创都市,以长江镇为联动枢纽,与南通沿江科创带无缝对接,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协同集聚地。

  6月17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为了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能吃上健康的热饭热菜,我国历时十年设计制造了人类首台航天微波炉,其中核心部件之一的高压二极管技术,正是由如皋企业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攻克。创新引领,让如皋离科技自立、离大国重器更近了一步。

  围绕“3232”产业发展需求,如皋大力引进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匹配。今年新入选省“双创”人才6名,引进落户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余人,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环境。今年,总面积22.8万平方米的软件园二期已全面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又高标准打造了1万多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重点吸纳科创企业与人才前来“孵化”梦想。

  10月29日,万里长江沿线“最美创业平台”——长江智创园正式开园,开园便入驻了10家涵盖电子信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新兴企业。一群科创人才在这里种下梦想的种子,静待开花。就在同一天,总投资13亿元的如皋青年人才公寓国际社区正式开工建设,让科创人才在如皋创新创业再无住房之忧。

  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水

  如皋制造进入智能化、机械化时代

  忙碌的如皋港苏中国际集装箱码头

  迎机遇,抓优势,跨江融合走在前列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与我市在展区内“一拍即合”,当场签下合作意向协议,“携手”建设全链条闭环的智能物流集群,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桥头堡。这一“甜蜜牵手”正是如皋实现跨江融合的最好见证。

  位处沿江沿海交汇点,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叠加交汇,如皋发展优势明显。区位交通、载体平台、产业集群、融合基础,正是如皋在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上走在最前列的宝贵资源。

  区位优势,如皋不可多得。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北沿江高铁工可获批,将于年内正式动工建设,如皋西站将成为其中一个站点。同时,伴随着张皋通道开工脚步的临近,如皋“一个深水良港、两条过江通道、三座高铁站点、五条高速公路”的“一二三五”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新格局正加快重塑,“公铁水空”皆具的立体枢纽、节点城市的区位成了争先进位的“撒手锏”,这在全国县级市中都十分鲜见。

  载体平台,如皋日趋完善。在今年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如皋市的参展企业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获颇丰。这个全球家居行业的领头雁,正是“毕业”于如皋市科技创业园这一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如皋突出资源整合,以“一区多园”“合作共建”等模式,加快提升载体平台建设水平,已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1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个省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经济发达镇,2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功能平台,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开发开放群体。

  产业集群,如皋富有动力。六大产业已集聚了梦百合家居、斯堪尼亚、卓远半导体、森松重工、力星钢球、思源赫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今年六大产业链预计完成应税销售1060亿元、增长45%,“十四五”期末六大产业都能突破百亿级规模,累计实现超2000亿元的应税销售。

  融合基础,如皋持续夯实。加强与苏南、上海等地的合作协同发展,健全与苏南地区干部联合培养机制,选派干部挂职、组织参观学习,有效带动干部拓宽视野、更新理念;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产业承接、参与产业分工、深化产业合作,全方位融入沪苏“朋友圈”。

(文章来源:南通日报)

文章来源:南通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