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明 救急救难救灾,特别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所亟需的社会性捐赠救援,是慈善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对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及影响力的重要考验。 自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经过疫情防控、支援南宫防疫、支援河南抗洪救灾等几次特殊时段的社会性捐赠行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慈善组织,尤其是基层慈善组织,必须从自身和多处着力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必须具有较强的、或者说能在特殊时刻保证工作高效运转的应急能力。 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河县慈善总会协同广大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献策献力,积极助力全县的疫情防控。不足20天,清河县慈善总会共接收43家爱心企业、2807位爱心人士共计捐赠款物196.44万元。2021年初,南宫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疫情。我们联系有关部门,及时向全县发出支援南宫抗疫、捐赠急需抗疫物资的倡议,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仅一个星期,清河支援南宫抗疫的款物便达到48.99万元,其中物资10.88件,计38.39万元。 7月下旬,河南因极端降雨遭遇罕见洪涝灾害。清河各界闻讯而动,纷纷通过县慈善总会捐款捐物,出人出力,踊跃支援河南抗洪救灾。从7月24日至8月3日,清河支援河南义捐义举爱心企业、爱心团体达46家,爱心人士达122人,款物共计45.1166万元。 这几个时段,清河县慈善总会共计接收捐赠340笔,款物共计402.53万元,参与其中的爱心单位226家,爱心人士3251位,并且做到了款物使用与汇送无一分挪用、无一处差错、无一刻延误。 为何清河县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大都把款物捐给清河县慈善总会,或通过这个组织实施各种的救助救援行动?为何清河县慈善总会能在涌动的捐赠行动中指挥若定,紧而不乱,忙而有序,快而无错?可以说这与我们多年注意建立良好社会声誉、提高社会公信力以及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有直接关系。 首先,慈善组织的社会声誉从何而来?清河县慈善总会是2018年依托2013年成立的清河县教育基金会而成立的,工作人员多为退休的机关工作人员。围绕打造本会的声誉王牌,我们认为向内发力、从严治会是关键。 建会之始,工作人员就奠定了依法办事、阳光运作、一丝不苟、力求最好的思想基础,持守“真心做事,真情待人”的八字信条,自始至终坚持“五个一”:志愿者不要一分钱的工作报酬,不搞一分钱的公款吃喝,不接收受助户一分钱礼物,因工作不吃会员单位的一顿饭,财务上不允许有一分钱的财务报销变通。 久而久之,近乎苛刻的“五个一”成了清河县慈善总会的一张“名片”,在全县传为佳话。正是这种高度的自律意识,视“声誉为社会组织的生命”的自觉行为,使慈善总会在社会上赢得了口碑,光大了形象,广聚了爱心,壮大了组织。 其次,应急能力又从何而来?在本会做志愿者的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中,曾担任过县直、乡镇一把手的就有六七人,具有处理大事、急事、难事的一些经验。但尽管如此,每每突发事件来临,我们都针对情况的特殊性进行周密部署,力求形成有力有序的高效的临时组织指挥和运行机制。 上述几次突如其来的捐赠活动,我们迅即进行统筹安排,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分工调动,明确了指挥长和副指挥长,把所有人员分为四个组,抓好接收、联系、调运和宣传四个环节,使繁忙、复杂、急切的款物捐赠做得快捷高效。 慈善组织的应急能力以及平常的工作状态,归根到底都要反映到它的社会声誉上来。当然,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有个逐步培育和积累的过程。这里的关键是一定要把“声誉是慈善组织的生命”这句至理名言认识到位,形成慎终如始的自觉行动,并且从内化与外化两个方面进行着力。 (作者为清河县慈善总会会长) (文章来源:邢台日报) 文章来源:邢台日报石家庄收车 http://www.sjzeschs.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