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十年地震阴霾 六成人口贫困 风雨飘摇下海地如何“求生”?

2021-10-05/ 芬奇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海地作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如今却沦为“世界末流”。距离总统遇刺案才一个月有余,尚

  海地作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如今却沦为“世界末流”。

  距离总统遇刺案才一个月有余,尚未平息政治乱局的海地,如今又要面临强地震侵袭的挑战。

  当地时间8月14日上午,海地西部尼普斯省发生里氏7.3级地震。据新华网消息,海地民防部门表示,地震已经造成1297人死亡,超过570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新任总理阿里埃尔·亨利在14日上午宣布海地将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国家紧急状态,同时表示已经协调国内各方力量向灾区紧急运送救援物资。

  自地震发生以来,美洲国家纷纷向海地伸出援手。多米尼加、古巴、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多国表示将向海地提供救灾援助,美国总统拜登也已经做出相关援助授权。此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网站发文,称联合国正在关注海地的地震最新进展。另一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太子港发言人也表示,计划向灾区运送医疗用品。

  各界的救援响应迅速,但海地本身的状况仍不容乐观。据央视报道,海地长期缺乏医疗物资,医院还要在遭受地震损毁的情况下收治大量伤员,无疑是对医疗系统的一大挑战。而且受山体滑坡的影响,从首都太子港通往重灾区的陆路交通受阻中断,导致救援进度十分缓慢。

  眼下,海地还将面临新一轮热带风暴的侵袭。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消息称,热带风暴“格蕾丝”已经在大西洋洋面生成,预计将于当地时间8月16日深夜或17日清晨登陆。

  外忧内患缠绕,海地前途未卜。

  十年地震阴霾

  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海地的安宁。“我连鞋都来不及穿,我能做的只有逃跑。”回想起地震来临的一刻,太子港居民娜奥米·埃纽斯(Naomi Verneus)仍心有余悸。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总人口逾1000万。据了解,发生在2010年1月的地震,就曾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十年前的那一次7.3级地震无疑成了海地人挥之不去的阴霾,然而,地震的噩梦并未停息。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苏珊·E ·霍夫(Susan E。 Hough)的说法,这次袭击海地的地震与2010年1月摧毁首都太子港的地震发生在同一断层系统上,毫无疑问,这次地震与2010年的地震有联系,且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还是2010年那次地震的两倍。但她也表示,与2010年的地震发生在太子港以西约30英里处不同,这次的地震则发生在西边大约50英里的地方。据了解,海地大约有250万人居住在震中50英里范围内,比2010年时的650万人大大减少。由于余震大概率会发生在西部,苏珊·E ·霍夫认为这对海地来说是好消息。

  尽管外界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直接人员伤亡将低于2010年的地震,但仍让海地处于水深火热。

  据了解,海地的医疗人员匮乏,基本资源供给都成问题。而人们生活中所需的电力、煤气等的供应也无法满足。“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拉丁美洲的国家当中也基本上算是最贫穷的国家,这次地震无疑会对它的经济造成重创。”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事实上,直至如今海地仍未从2010年那次地震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2010年1月,海地因强地震侵袭而遭受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据海地政府估计,当时大约有25万栋居民楼、3万栋商业楼倒塌或严重受损。这次灾难还引致数十万海地人在随后的几年背井离乡。祸不单行,地震发生的同年10月,海地又暴发了全球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霍乱疫情,导致数十万人因此丧命。

  此后,海地还是无法摆脱自然灾害的侵袭。2016年10月,海地遭遇强飓风“马修”(Mathew),造成500余人死亡、150余万人受灾,财产损失近20亿美元。接连的自然灾害,加剧了海地民众的贫困,让当地的灾后重建停滞不前。

  据世界银行统计,海地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海地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70位。

  贫困依旧,海地又因新的地震陷入新的困境。“目前伤员缺乏救治,旅游业继续遭受沉重打击,加工业也难以为继,再加上海地受到一些黑帮家族的控制,国家将再度陷入混乱。”周永生直言,海地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没有走上正常的轨道,特别是农业加工业和旅游业这三项支柱产业都没有得到好的经营和发展,反而是黑帮家族控制的贩毒等非法贸易横行,损害了海地的社会秩序与经济活力的发展。

  几次重大的灾害再叠加政府薄弱的治理能力,让海地原本脆弱的治理体系雪上加霜。

  政局风雨飘摇

  让海地人揪心的不仅有自然灾害,还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总统莫伊兹遇刺事件发生之后,海地政府的权力就处于“真空”状态。当时,总理克洛德·约瑟夫曾率先自行宣布代行国家领导人职责。但很快,政局就迎来转向。7月9日,海地议会参议院任命参议院议长约瑟夫·朗贝尔为临时总统,与此前自行宣布代行国家领导人职责的总理克洛德·约瑟夫形成政治对峙。在此后的两周内,海地政局再度迎变。先是代理临时总理一职的克洛德·约瑟夫辞去宣布,之后到了7月20日,新一届政府成立,由阿里埃尔·亨利出任总理。

  总理不停轮换,再加之此前莫伊兹妻子曾声称是政治对手策划了这起暗杀,这些都让海地的政局显得迷雾重重。

  现年71岁的新一任总理阿里埃尔·亨利,是外科医生出身,曾在2015年至2016年担任海地内政部长、社会事务和劳工部长。谈及职务轮换所带来的可能性,周永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亨利有治国的经验,但在短时间内,估计还是很难带领极贫极弱的海地走出困境。

  海地作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如今却沦为“世界末流”,源于它政变频繁、债务积重难返,以致国家陷入严重危机之中。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鹏认为,海地脱胎于殖民地社会,在独立之后主要吸收西方的内政外交体制,却缺少支撑这套体制的社会基础。

  缺乏适合自身的政治制度,海地自建国以来就成了依靠人治的国家。总统莫伊兹在遇害前也因自行颁布法令被指独裁统治,而此前他也多次被指控贪污腐败。长久陷入独裁统治和政变的恶性循环,海地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援助维生。但事与愿违,有证据表明“1·12”大地震至今已逾11年,各国承诺的数十亿国际援助绝大多数仍未到位,很多即便到位的资金、物资也会在严重贪腐的政府系统中层层流失。

  本就社会危机深重,海地因为疫情的来袭变得难以为继。

  截至目前,海地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达到20507例。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海地GDP出现3.8%的负增长。更可怕的是,海地此前的新冠疫苗接种率近乎为零。直至7月14日,海地收到50万剂新冠疫苗,这是其自疫情暴发以来首次接收疫苗。有专家认为,由于检测不足,实际确诊数字可能远超官方统计。

  原定9月26日海地将举行总统选举,届时会进行关于新宪法的全民公投。但地震灾害发生,极有可能会导致这次选举被迫“流产”。如何恢复秩序、重建秩序,并在大震灾后使受灾的居民得到救济——这些都是海地目前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精品资源网 https://www.we7cc.cn/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